最近弄了台多显卡的服务器,因此就想体验一下在多gpu的环境下训练模型,正好手上有pytorch版的crnn训练代码,于是就拿来稍加修改,最后运行成功并能顺利训练,特此记录一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。注意整个实验的环境为GTX2080TI*2+pytorch 1.3.0,显卡的数量及pytorch版本变更可能使实验的结果发生改变。
官方文档中的论述
官方文档将训练的过程全部模拟了一遍,包括参数定义,虚拟数据集构建、简单模型构建等。其中值得一提的是,在模型的forward()中打印模型的输入和输出的形状,这样将模型分发至不同的gpu时,每个模型各自的输入和输出便一目了然:
def forward(self, input):
output = self.fc(input)
print("\tIn Model: input size", input.size(),
"output size", output.size())
return output
之后就是关键的运行模型部分。需要注意的是官方定义了device,后文中只有在数据和模型的分发上使用了这一变量。
device = torch.device("cuda: 0" if torch.cuda.is_available() else "cpu")
可以明确的看到,在gpu可用的情况下,device被定义为了”cuda:0”,后续模型与数据的分发似乎也只是分发到这个device上。那么问题就来了,为什么只需要将模型与数据分发至一个gpu上就能实现并行计算
?这个问题暂时保留,接着往下看代码。
之后使用torch.nn.DataParallel()对模型包装时,没有如其他代码中的先对模型调用model.cuda(),而是在包装后,使用model.to(device),将模型分发至指定的设备中。同时,输入的数据也是通过data.to(device)分发至指定的设备。
model = Model(input_size, output_size)
if torch.cuda.device_count() > 1:
print("Let's use", torch.cuda.device_count(), "GPUs!")
# dim = 0 [30, xxx] -> [10, ...], [10, ...], [10, ...] on 3 GPUs
model = nn.DataParallel(model)
model.to(device)
for data in rand_loader:
input = data.to(device)
output = model(input)
print("Outside: input size", input.size(),
"output_size", output.size())
运行代码得到输出:
In Model: input size torch.Size([15, 5]) output size torch.Size([15, 2])
In Model: input size torch.Size([15, 5]) output size torch.Size([15, 2])
Outside: input size torch.Size([30, 5]) output_size torch.Size([30, 2])
In Model: input size torch.Size([15, 5]) output size torch.Size([15, 2])
In Model: input size torch.Size([15, 5]) output size torch.Size([15, 2])
Outside: input size torch.Size([30, 5]) output_size torch.Size([30, 2])
In Model: input size torch.Size([15, 5]) output size torch.Size([15, 2])
In Model: input size torch.Size([15, 5]) output size torch.Size([15, 2])
Outside: input size torch.Size([30, 5]) output_size torch.Size([30, 2])
In Model: input size torch.Size([5, 5]) output size torch.Size([5, 2])
In Model: input size torch.Size([5, 5]) output size torch.Size([5, 2])
Outside: input size torch.Size([10, 5]) output_size torch.Size([10, 2])
自己的实验
通过实际运行,确实可以得到文档中的结果。但是,从别处看到的许多pytorch多卡训练的代码和官方文档中的有稍许不同,主要是模型和输入数据的分发方式,因此我们修改代码进行实验,并且试图找到之前提出的那个问题的答案。
修改模型与数据的分发函数,文档中的是通过to(device)进行模型与数据的分发的。这里我们首先通过打印整个batch的输入及输出和每个gpu中模型的输入及输出验证一下to(device)是如何对数据进行分发的。通过观察运行结果,可以得出结论,torch.nn.DataParallel()包装后的模型会将输入数据对半分为两部分,第一部分作为device='cuda:0'的输入,第二部分作为device='cuda:1'的输入,之后分别将两个device的输出按照相同顺序拼接成最终的输出,放置到device='cuda:0'上。
实际上to(device)并不会将数据或者模型进行指定设备以外的分发。
在官方文档中,可以查询到cuda()也可将所有模型参数和缓冲区移动到图形处理器。将to(device)修改为cuda(),再次运行程序,结果同to(device)。再次修改为cuda(0),指定为0号设备,结果依然相同。
但是修改成cuda(1)之后,程序报错。
RuntimeError: module must have its parameters and buffers on device cuda:0 (device_ids[0]) but found one of them on device: cuda:1
说明在进行并行计算的时候,需要把所有数据统一发送至device_ids[0],这里就需要阅读torch.nn.DataParallel()的代码。我们可以看到torch.nn.DataParallel()的构造器有如下的参数:
Args:
module (Module): module to be parallelized
device_ids (list of int or torch.device): CUDA devices (default: all devices)
output_device (int or torch.device): device location of output (default: device_ids[0])
其中device_ids用于指定并行计算的设备,默认值为所有可用的cuda设备,output_device用于指定输出的设备,默认值为device_ids[0]。 报错是由以下代码抛出的:
for t in chain(self.module.parameters(), self.module.buffers()):
if t.device != self.src_device_obj:
raise RuntimeError("module must have its parameters and buffers "
"on device {} (device_ids[0]) but found one of "
"them on device: {}".format(self.src_device_obj, t.device))
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信息,在进行并行计算时,pytorch需要对数据进行校验,检查他们所在的位置,self.src_device_obj在之前进行了定义,为device_ids[0]。也就是说在进行并行计算前,pytorch要求将模型的参数、缓存都放在self.src_device_obj中,即device_ids[0]。
于是修改model.cuda(0),但是仍然将输入data.cuda(1),此时却能正常运行。说明对输入数据放置于哪张显卡中似乎并没有特别要求。(进一步实验,似乎输入数据都不需要分发至gpu中)
之后将代码修改为:
model = nn.DataParallel(model.cuda(1),[1,0])
代码能够正常运行,这也验证了刚才我们的结论,需要将模型分发至devices_ids[0]指代的那张显卡中
。同理,使用to(device)也需要遵循相同的原则。
然后在torch.nn.DataParallel中将输入平均划分到各个gpu上并执行。这也能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,为什么只需要将模型与数据分发至一个gpu上就能实现并行计算
。
关于to()
查询了一些资料,发现自从pytorch0.4.0发布之后,新增了to()方法,使Tensors和Modules可容易地将对象移动到不同的设备(代替以前的cpu()或cuda()方法)。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:所有的cuda()都能替换为to(device)
。
总结
- 使用torch.nn.DataParallel()包装需要进行并行计算的模型,注意参数devices_id用于指定进行运算的gpu,默认值为检测到的所有可用gpu,output_device用于指定输出的gpu,默认值为device_ids[0]。
- 输入数据进入模型进行计算时似乎会自动由device:cpu,type:torch.FloatTensor,转换为device:cuda:0,type:torch.cuda.FloatTensor(待验证),保险起见还是将其同样分发给经过torch.nn.DataParallel()包装的模型的device_ids[0]。
- 所有cuda()都可以被to(device)替换。
- 加载预训练模型时,如果原来的权重是由单卡训练得到的,可能需要对OrderedDict的key进行修改。
- 由于torch.nn.DataParallel()会将各个gpu的计算结果暴力地堆叠起来,所以如果你的模型的forward()中使用了permute()进行维度换位,需要特别注意。举个例子,在不使用torch.nn.DataParallel()的crnn中,cnn的输出为[32,512,65],经过permute(2,0,1)之后,变为[65,32,512]输入到rnn中,最后得到输出[65,32,5530]。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,在这次的训练中,batchsize为32。但是当使用torch.nn.DataParallel()包装crnn之后,模型最后的输出却是[130,16,5530]。也就是说,在torch.nn.DataParallel()处理输出数据时,默认的将输出tensor的第一维度视为batchsize。因此将两张gpu上的输出数据进行合并时,会使输出tensor的第一维度数值翻倍。这与我们的预期不符。那么应该怎么做呢,只要保证被torch.nn.DataParallel()包装的整个模型的输出tensor的第一个维度为batchsize,之后再根据需要使用permute()进行维度换位就行了。
ac酱
完成于2019-11-20 晚上
参考资料: